文/游戏陀螺 罗伊
今日,豌豆荚正式宣布,其应用分发业务将并入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。
有分析人士认为,阿里收购豌豆荚一方面是整合资源,为了增加自己在移动分发的上的声势,另一方面也是为软银接盘。不过在不少游戏人看来,这次并购不外乎又是一次大公司收购小公司的案例,别人家收购与否都不影响团队,产品想上渠道还是要走各种关系和排期,只是以后叫这家渠道要叫阿里豌豆荚罢了,经过百度收购91,阿里收购UC后,这些并购对CP而言都是见惯不怪的事情。
在这件事上,游戏陀螺有一些自己的观点与看法。我们认为每次渠道格局的变化,其实都是在悄然的改变着这个生态的话语权,而每次换大佬的背后,都预示着你需要作出的站队变化。尤其是渠道,巩固话语权是其最核心的战略重心。
过去,应用渠道经历移动互联网增长红利带来的野蛮增长,快速催生的上百家渠道。而在经历红利衰退、洗牌以及整合站队之后,91助手、itools、应用汇、拇指玩、安智、豌豆荚等独立的第三方应用商店多数已被收购,移动分发市场也形成了今天的大格局:硬件型渠道与内容型渠道,也就是硬件厂商和大APP集群。而回望过去几年,游戏陀螺将国内安卓渠道的发展分成了三个阶段,每个阶段的变化都是源于用户的需求。
1、(2010-2012年)流量变现期,找出路
2010年到2012年可以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,这个阶段用户大量增加,汇聚流量的APP(应用)如何变现是当时大家面临的一个问题,手游的现金流优势解决了这个在当时看来的主要矛盾。豌豆荚、机锋、UC等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分发市场,豌豆荚甚至成为当时最大的第三方渠道。这个时期机会很多,流量也很多。
2、(2013-2014)圈地期,流量转向内容,渠道构建生态
2013年到2014年是移动分发市场成熟的两年,移动游戏也迎来全面的爆发期,渠道整合也在进行中。在这个阶段腾讯、360、百度快速抢占市场,整合资源。当时最大的两起渠道收购案分别是2013年百度宣布19亿美元(约合116.636亿元人民币)全资收购网龙控股子公司91无线与2014年6月阿里巴巴全资收购UC(号称当时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合并)。
同时运营商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单机游戏流水有着不弱的占比份额。而一些国内的硬件厂商们,虽然都有自己的应用商店,但多数还停留在应用分发层面,与移动游戏重视度不够。如当时已经占据一定手机市场的份额的小米,在2014年2月才全面整合米聊、游戏和视频等成立了小米互娱;而现在的主流渠道之一硬核联盟成立时间也是2014年8。
这个阶段,人口红利还在发挥着最后的余热,渠道内容拼抢与开发者扶持PK,大渠道已经在构建自己的内容生态,为了保证内容安全向上下游发展。当然移动游戏创业也进入了最后的窗口期。
3、(2015年至今)话语权阶段
从2015年开始,我们就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,渠道流量的下滑,移动游戏也进入了相对成熟期,竞争残酷与洗牌。来自于新增用户放缓与头部精品效应,用户获取成本增加。而来说运营商对短代计费的管控,对当时整合单机游戏市场造成了巨大的震动,同时因为计费手段与侧重点的迁移,运营商的分发优势被削弱,另外运营商也开始转型。在最近这一两年,国内的安卓渠道格局已经形成,腾讯系的大应用宝+精品平台(微信、手Q)、360、百度系、硬核联盟(魅族已加入)、小米、阿里游戏(UC已更名)等几大派系格局,而如爱奇、合一(优酷、土豆)、新浪微博等类渠道也牢牢占据一定份儿。
2015年7月八大手游平台成立的“超级联盟”也是存在强强联合增强话语权的意味。中小渠道被压制,中型选择抱团或是并购,小渠道则是快速榨取用户价值。而一些新兴如公会渠道也在渐渐发力,包括一些传统型也在开拓移动分发领域,影游联动也这个时期的一个侧面反应。
而游戏陀螺发现,在腾讯应用宝以流量共享,彻底抓住渠道话语权、360有自己核心分发优势、硬核联盟掌控上游用户,有着UC、PP、豌豆荚的阿里将很可能抓住渠道的分发领域第四的话语权。
构建更好的渠道生态与打通跨界资源,强化分发能力,是目前渠道努力的方向,而万变不离其宗的还是拥有好的产品,只不过现在的好产品基本都掌握在大厂手中。今天的移动游戏分发渠道依旧占据大头,而拥有好产品的公司已经在掌握话语权,强弱关系发生了一定的转变,如何争抢话语权?其实还是需要有流量,整合更多的资源。